top of page

我適合怎麼樣的心理治療

作者:方曉喻 臨床心理師 

  談到心理治療,你可能會發現目前坊間有各式各樣不同取向的心理治療,對於這些介紹你也許感到相當困惑?或是你曾經在不同取向的心理治療間徘徊,不知道到底哪種較適合自己?

01.jpg

  支持性的心理治療是一般心理治療都會使用的方式,主要進行的方式是透過同理目前困境,提供情緒支持,鼓勵善用週遭資源,肯定案主對家庭的貢獻來協助案主。雖然這是一般心理治療都會使用的策略,但其實透過一些嚴謹的研究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的方式。心理治療的始祖-佛洛伊德就已經關注到對不同的案主要有不同的心理治療方式。例如:傳統的精神分析(或動力)比較適合心理細緻度比較高的案主。

 

  目前的研究也指出一些高外化傾向,也就是在個性上較為外向、不想太多就行動、較偏好尋求刺激的案主,較適合針對行為和症狀取向的治療方式,或是學習適應的特定技術。例如:認知行為治療的策略,包括社交技巧、自我肯定、放鬆訓練、憤怒控制訓練等等。

 

  至於一些高內化傾向,也就是在個性上較為內向、理智、壓抑、遇到問題時較傾向淡化問題者,較適合強調領悟和自我指導性較高、或是情緒性覺察高的治療策略,例如:動力取向式的心理治療。這樣的方式主要是在協助案主了解問題與發展經驗的相關,像是:焦慮狀態與喪親的哀悼過程、更年期的中年危機與潛意識對死亡的恐懼,藉著自由聯想、夢境詮釋與治療關係的移情詮釋,深入探索潛意識來進行治療。

02.jpg

      你可能會在網頁上,發現還有家庭(婚姻、伴侶)以及團體的治療。

 

  其實除了個別治療外,邀請家庭成員或是夫妻、親子來共同討論所遭遇到的問題與危機,藉由了解家庭(夫妻、親子間)的動力,來促進彼此對話及情感交流。也是處理危機與問題的方式之一。

 

  而團體治療則是透過分享各自經驗,藉由團體的療效因子與團體動力,來促成情緒與個體的成長。

 

  這幾種方式彼此之間也可以依著不同的需要同時進行,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03.jpg

  若你仍然對於自己到底適合哪種方式的治療策略感到困惑,也可先花點時間來找心理師談談,臨床心理師可以透過心理衡鑑,了解您目前遇到的困難與議題(包括複雜度以及長期性)、性格模式(主要為因應問題的方式)以及目前環境所能提供的支持度等,進一步地提供最適合您的治療策略。

 

  若有需要醫療上的協助,我們也會提供轉介的相關資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