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links

心理與精神疾病

MENTALDISORDER
溫潤質樸的陪伴 開啟內在的力量 溫暖自己與他人
你有憂鬱、焦慮的狀況發生嗎?

憂鬱、焦慮時應該要看醫師還是應該要做心理治療?

做了心理治療病會好嗎?

不少人想要做心理治療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需要做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如何搭配?

  在台灣,根據衛福部2017年統計指出,整年抗憂鬱藥物使用人數達一百二十七萬(1,273,561)人,可見憂鬱議題已經是普遍性問題,而主動尋求心理諮商協助的意識與行動正逐年攀升。

  根據美國期刊研究指出(DeRubeis, 2008),若出現憂鬱、焦慮等狀況發生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師幫助,將可以使憂慮、焦慮的狀況獲得減緩。若是狀況較為嚴重,可能會需要服用藥物與談話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同時並行,會達到最佳的效果。若為較輕微的憂鬱、焦慮症狀時,可先嘗試談話性心理治療,若有需要同時使用藥物,心理師也會評估後與您討論是否須轉介醫療,採用藥物與心理治療並行的模式。

力人心理治療的專長與特色可以給你什麼幫助?

  臨床心理師的專長是針對精神疾病做治療,有著專業的訓練,本所的臨床心理師大多都是具有10年以上臨床工作資歷者,對於疾病的評估和治療經驗相當豐富。
  除了憂鬱症的治療外,我們可以協助治療的精神疾病還包括:躁鬱症、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思覺失調(精神分裂)、暴食症、厭食症、以及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症:亞斯伯格、自閉症、過動注意力缺失症……等等。
  特別的是,有些疾病的複雜度高,當疾病是複雜成因造成時,此時,並非單一取向或單一方式治療就會有效果,像是暴食症、厭食症、複雜性創傷、成癮問題等等,常常會需要個別心理治療與家族治療或團體治療同時並行,並由不同心理師,以多種取向的治療互相搭配最有療效。
  本所臨床心理師多同時具備多種能力,除了擅長個別心理治療以外,大多也都能同時提供伴侶,家族治療或親子治療的處遇,所以針對複雜性高的問題可以提供案家同時間多個心理師互相搭配協助,以期達到縮短療
領域專業心理師:

蕭淑月

黃春偉

曾光珮

張嘉紋

蔡盈盈

羅時揚

林依靜

李馨兒

心理治療如何讓你產生改變?心理治療的療效是什麼?

  心理治療(談話治療)用於不同病症的成效有所不同,以常見的憂鬱症為例,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與哈佛大學2019年共同發表的一篇研究藥物治療與談話治療在憂鬱症患者身上的差異研究指出,使用廉價的藥物(抗憂鬱劑)和與專業心理師進行談話治療相比,在五年後統計成本效益是一樣的。
  雖然在一年內藥物治療看似效果較談話更能控制病情,也因此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願意接受談話治療,但因使用藥物治療需要嘗試多種藥物後才能找到對其有利的藥物,且在副作用和復發的狀況下而可能停藥,成本效益可能因此下降。
  其實幾乎沒有專業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會標榜談話方式的心理治療的療效性和成效大小,原因在於拿來判定心理治療療效的因素很複雜,主觀、客觀因素都有,例如:心理師與案主間的信任感、案主本身對治療的動機與期待、內外在的支持性系統與資源、雙方對疾病心理知識的了解,還有很重要的是雙方治療關係是否具有療癒性,都會影響心理治療的成效。

在心理治療的歷程中你會獲得什麼好的改變?

  心理治療是以建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受助者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甚至治療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
  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我們可以幫助你改善心理健康狀態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
  心理治療的療程通常都是一週一次,一次50~60分鐘,依據不同的問題以及嚴重度高低,有時會持續到數個月或數年之久,所以總支出並不是一個小數目,但不治療之後帶來的破壞性是更大的,所以心理治療仍然是一個值得的投資。
Explore
拖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