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婚前輔導,一生受用的投資

作者:鄭翔好 諮商心理師


進入婚姻前,除了戒指與婚紗之外,還需要預備什麼?


  我從兒童與青少年個別輔導的工作發現,當孩子在會談中開始轉變時,若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對待孩子的方式沒有同步調整,孩子很容易又被壓回原形。


傷痕累累的婚姻問題   因此我開始鼓勵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加入家長諮詢或親子會談,以提升親職效能、改善親子關係。在與父母會談中觀察到,許多父母願意為孩子來改變,但觸及到緊張或受傷的婚姻關係時,多數夫妻表示無力、傷痛,或放棄,常見夫妻中有 一方想透過諮商來改善彼此的關係,但另一方卻不願意配合。

  然而,夫妻的關係與互動方式,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情緒、想法與行為表現。小玉敘述每次父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時,她感到害怕與緊張。在段考前一晚,媽媽向她哭訴:「我和爸爸吵架了,妳覺得我要不要和爸爸離婚?如果我真的跟爸爸離婚了?妳想跟誰?」

  小玉回溯:「當時爸媽忙著吵架,根本沒有人注意到我隔天就要考試了!我還要忙著安慰媽媽,幫她想辦法,我實在無法靜下心來準備考試,晚上也跟著睡不好,隔天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考完試的?本來我的成績一直表現很好,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無法專心在課業了…」

  在婚姻、姻親關係受傷的父母,不但讓孩子受苦,也因為對彼此充滿了憤恨,不容易進入夫妻諮商。


婚前預備軟實力—情感智慧   因著上述的體會,也讓我開始省思:許多伴侶因著相愛、渴望有人相伴,進而結婚組成家庭。多數的人花費心思籌畫浪漫的求婚、精心的婚禮、難忘的蜜月,這些都是婚姻中美好的時刻;然而若未預備軟實力—情感智慧,來有效處理差異與衝突,很容易因著婚姻生活接踵而來的姻親關係、生養兒女、經濟與工作等壓力,而引發衝突。

  一對預備進入婚姻的伴侶,可以透過「婚前輔導」或「婚前預備成長課程」,評量伴侶關係,了解彼此的長處及待成長之處,學習有效溝通及解決衝突,使彼此的關係更加穩固成長,並進一步探討雙方與原生家庭的關係,也可以一起擬定一個可行的預算與財務管理計畫,或共同討論出個人的、二人共同的和家庭的目標。



婚前輔導受益良多   2011 年春天,我和外子(當時的男友)以婚姻為前提交往一年,預備結婚的過程中,我們遇到許多難處,兩人談到敏感話題,情緒總是一觸即發,甚至考慮彼此冷靜一下,暫不連絡。

  外子知道我很期待接受婚前輔導,兩人討論後,我們決定一起參加。每個月我都會從南部北上,和外子一起展開為期九個月的婚前輔導。因為兩人分隔兩地,所以我們的作業常透過 skype 討論,或是約會中第一個行程,就是到簡餐店一起討論、撰寫完成的,我們很珍惜這樣精心對話與分享的時刻,許多婚前的溝通與初步共識也逐漸建立。

  在婚前輔導過程中,有許多的分享與教導,如:婚姻的意義、分享溝通、夫妻角色、衝突預防與解決之道、姻親關係、經濟問題、性與家庭計畫、婚禮的意義與籌備等。



夫妻才是核心關係   新婚夫妻需學習脫離情感上對父母的依賴,提醒自己,最重要的知己是伴侶,取暖與效忠的首要對象是伴侶,而不是父母。

  夫妻學習彼此給予情感的支持與鼓勵,營造舒適與安全感,形成夫妻是核心關係,其次是親子關係。這份親子關係包含與父母間的親子關係,及未來生兒育女的親子關係。夫妻先堅固彼此的關係,再向外延展親子關係、姻親關係或朋友關係。

  因婚後與長輩同住,外子特別謹記夫妻是家庭的核心關係,男人要保護妻子等,這對我和長輩的關係帶來極大的幫助與保護。當長輩的期待,和我的方式有差異或衝突時,外子會希望我先和他討論,再由他選擇適合的時機與方式,來跟長輩溝通。外子表示他最了解自己的父母,知道他們喜歡的處理方法,還特別提醒我不要親上火線,直接與長輩衝突,這樣他要處理的狀況與難度就更棘手了。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夫妻穩定且恩愛的關係。而婚前預備的成長課程,可以成為我們婚姻中最美好,且高 CP 值的禮物,讓我們一起在婚前預備,婚後更新,持續在婚姻歷程中學習與成長。


(文章出自「彩虹月刊」2018年7月號)

23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