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療程該怎麼訂?需要花幾次的時間?價格多少?

心理師法剛通過的早期,心理諮商/治療,尚不被大眾所知曉,而心理治療被稱為有錢人才能進行的治療方式。儘管在健保體系下,有健保提供的心理治療,但可使用的人仍然在少數。
依著心理諮商與治療的需求增加,並考量民眾在生活中,不只是單次或短期的負擔,力人的心理師希望可以提供民眾,除了緩解不舒服,與症狀外,另一個能覺察,了解並尋求解決核心問題的心理諮商/治療。
力人的心理師,是結合擁有大型醫學中心,教學醫院等級醫院,社區大型單位與各級學校資歷,從資深到年輕熱情的臨床與諮商心理師,在其長期與廣泛資歷經驗中觀察到,社區民眾對於心理諮商/ 治療的需求,包括了:
- 一般生活困擾:人際關係議題:婚姻,感情,同儕,同事相處,與長官相處議題………..)。
- 亞健康:因各種壓力導致在健康與生病之間的狀態,在大部分的狀況下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功能,但在壓力下會產生強烈情緒,導致在自我健康與人際甚至工作功能受到影響。
- 偽健康:由於過往經驗帶來的創傷,導致內在自我的不穩定,甚至性格上的扭曲,但仍能維持一般的生活功能。
- 診斷為精神疾病
以上各個狀況所需要的心理諮商/治療的時間是不同的。我們可以依想要達到不同的目標來區分長度可分為:
心理諮詢與評估
目標:了解狀況的單次評估諮詢,與壓力事件的緊急壓力緩解處理(1-3次)
力人所提供的心理諮詢在『獲得資料、分析問題』以及『連結關係、深入治療』上取得平衡,在會談過程當中,心理師會藉由引導、詢問,並將時間與心力放在資料的蒐集、核對,逐步釐清您的問題以及困境;也會以同理、溫暖的回應讓您能在困境當中感到專業的支持,在分析問題的同時顧及您累積下來的壓力及情緒。
在蒐集到需要的資料後,心理師會利用時間,對於您的狀況給予分析、評估,讓您獲得對於自己的困境、問題的了解,並給予適當的建議或者依據您的現況提出多元的解決方案,例如:使用外部的精神醫療資源、安排進入心理治療,又或者是使用其他心理師判斷對您狀況有益的社福、心理資源。
協助您對於自身的問題有更多認識、了解,同時擁有更多的選項。
短期心理諮商/治療
目標:對問題有更多的了解,同時提供陪伴支持與短期因應策略的諮商/治療,目標在緩解初步壓力帶來的不舒服感覺(通常是3-6次)。
研究顯示大約七成的人可透過短期諮商/治療的方法受益。
常見取向:認知行為,焦點解決取向
適合議題:對於諮商/治療有具體目標者,如果尚無具體目標也可以透過與心理師的討論,先花一到兩次評估或諮詢先行建立,可協助處理各種生活遇到的一般困難,包括:感情議題、喪失親人,……到精神疾病,例如:憂鬱、焦慮…等相關問題都可以。
長期心理諮商/治療
目標:看到或接近真正問題的核心,並針對這個核心的問題進行短中長期不同目標的處理(通常為12次起,依您與心理師討論的目標為主)。或是想透過諮商的專業陪伴進行內在心靈成長與改變。
常見取向:多採動力或是精神分析取向,也有採取整合模式者。
適合議題:多半為所面對的問題較為複雜,同時有多種問題者,例如:同時有憂鬱診斷,以及過往創傷經驗,除了工作問題,也同時有人際問題。
此外,一些心理細緻度高,內化傾向高(個性上較為內向、理智、壓抑),偏好領悟,對於自我成長需求高者,也適合進行較為長期的諮商或是探索。
除了了解問題與發展經驗的相關外,藉由與心理師發展深度的互信的關係,可協助修復扭曲的人際烙印,甚至可以探索靈性與意義的渴求,增加生命的豐富度。
個別心理諮商/治療常見的頻率為每週一次,一次50分鐘,伴侶或是家族則是80分鐘,但頻率與時間都可與心理師討論後,依照個別進行彈性調整。諮商間隔調整方式可能為,剛開始每週談一次,之後視改善狀況每兩週來一次,然後一個月來一次,最後偶爾有需要再來談。
如何安排療程
如果我有中長期諮商/治療的需求,但有經濟上的考量,可以如何安排我的諮商或治療療程?
很多人在來了一次,或是進行3-6次諮商之後會停止繼續進行,原因多半包括:我的問題已經解決,症狀已經緩解,我知道核心的問題,但我沒有那麼多的費用;有些人的經驗則是諮商好像就是這樣,只是聽我說說而已。
有的時候沒有再繼續諮商,也許只是因為沒有找到專業適配的心理師。在心理治療的研究中,適配包括了:彼此的年紀(可能是差異大或是接近),性別(不一定相同或不相同),性格特質(也許是相似或互補),表面問題適配但核心問題不適配等等,因人因議題而有不同的搭配方式,甚至在不同時間點也會改變其適配方式。
在症狀緩解後,關於核心問題,您可以依據問題造成的困擾強度,影響日常生活(健康,工作與人際)的程度,對未來長遠的影響,思考暫時不處理,或是做部分處理,並考量你目前可負擔的費用與時間,與心理師在治療目標與所需時間上做討論,例如:初期每週一次,症狀緩解即可拉長時間,甚至暫停。
有的時候的核心問題,並不是馬上可以立即解決,加上有費用的考量下,可以拉長間間隔,或是等經濟更穩定狀況下再來處理。在這個期間,您也可以與心理師討論如何利用醫療健保系統,政府與社福補助系統,自助書籍,影音網路資訊,自助行為改變技術等等來作為輔助度過這些困難。
若您有下列情況:
1.家庭月收入均分全家人口數後若低於26689元符合台北市低收入戶標準
2.遭逢嚴重殘疾、或臨時失業等因素
3.資產劇變,例如遭受現金詐騙或天災人禍使資產受損等因素
力人也有總額次數限制的收費減低申請辦法,您可與您的心理師進行討論。
但以治療角度仍較建議維持一個穩定的結構,例如:可兩週,一個月固定會談一次,而非覺得狀況不好才來會談,因為緊急的會談多半只能協助當下情緒的宣洩,並提供支持,對於核心問題的處理,協助是有其限制的。
若因經濟考量,選擇結構比較鬆,頻率較低的諮商時,建議您與心理師能一同討論建立明確的短中長期目標,才能維持較高的效能。
目前台灣提供的心理諮商/治療的三種資源
由政府補助的心理諮商/治療
在一些醫院或心理衛生中心有心理師駐點諮商,提供民眾免費心理諮商或掛號費+自費200元不等的諮商費,每次心理諮商時間約為30分鐘左右,依各機構為準。
此外,因應社會狀態需求,有時候也會有一些特殊方案的補助,例如:高關懷家庭,因新冠病毒死亡的家族,為特殊族群所提供的免費諮商或補助。這樣的方案則看醫院,診所,治療所或是諮商所是否有承攬這樣業務而定。
健保提供的心理治療
在健保體系下,也有提供心理治療的服務,一般來說是由配有臨床心理師的精神科所提供,以處理患有精神疾病為主,例如:思覺失調、憂鬱症、焦慮,包括恐慌、強迫、症、躁鬱症、注意力不足過動、壓力適應障礙、自閉、飲食疾患、酒癮等各式身心相關問題。
流程上,需要先於精神科就診,經醫師診斷判斷後需要,再轉介臨床心心理師,進行心理治療。費用部分就依照醫院等級的不同,有不同的掛號費與部分負擔,來進行收費。這樣的治療多半以短期,症狀緩解為主,由於等待的人較多,通常也需要一段時間等待進行心理治療。
由民眾自費進行的心理諮商/治療
自費的心理諮商/治療,目前從大醫院,精神科診所,心理治療所與心理諮商所提供,費用一般落在1200-5000以上/50分鐘不等。此外,在一些開業的心理諮商所和心理治療所,如力人,也有提供實習心理師的服務,收費則落在500-1000元。
而力人在訂立自費諮商/治療價格標準則是依照國外研究的費用標準,可以用來諮商的每週費用為月收入的1/30,如果我們以主計處公布的總薪資平均為5萬5,440元,也就是每週諮商平均費用可定在2000。我們另外加上:
- 我們所處在的縣市與地段
- 心理師拿到執照的年資(非年紀)
- 心理師在單一或不同領域的經驗與資歷的累積
- 心理師對於複雜困難問題的處理能力
- 藉由治療所審慎評估心理師所受的專業訓練與實務的成效
- 最後考量心理師職志想要服務的族群(有些心理師因為服務的族群特性,會有其價格上的特殊考量,所以其年資與專業能力與其價錢不必然有其正相關)
所訂下的收費標準如下,此標準會依心理師在以上各方面的累積,逐年進行調整:
成人服務項目 | ||
項目 | 費用 | 心理師資格 |
心理諮詢與評估(不含測驗) | 2500-3000/50分鐘 | 領有諮商或臨床心理師執照之心理師超過十年之心理師 |
一般議題個別諮商/治療 | 1800-3000/50分鐘 | 領有諮商或臨床心理師執照之心理師 |
與疾病創傷相關個別諮商/ 治療 | 2500-3000/50分鐘 | 有司法相關訓練與經驗之心理師 |
成人伴侶家族服務項目 | ||
項目 | 費用 | 心理師資格 |
伴侶諮詢與評估(不含測驗) | 5000-6000/110分鐘 | 有伴侶家族相關訓練與經驗,並執業超過十年之心理師 |
一般議題婚姻家族諮商/治療 | 3000-4500/80分鐘 | 有伴侶家族相關訓練與經驗,並執業超過十年之心理師 |
與疾病創傷相關伴侶諮商/ 治療 | 3300-4500/80分鐘 | 同時有精神疾病或創傷知情與相關技術與伴侶家族相關訓練與經驗之心理師 |
司法心理相關伴侶家族諮商/ 治療 | 3750-4500/80分鐘 | 同時有司法心理與伴侶家族相關訓練與經驗之心理師 |
兒童青少年服務項目 | ||
項目 | 費用 | 心理師資格 |
父母初次心理評估諮詢 | 2500-3000/50分鐘 | 有兒童青少年諮商與治療訓練與經歷,同時執業超過十年心理師 |
一般議題個別諮商/治療 | 1800-3000/50分鐘 | 有兒童青少年諮商與治療訓練與經歷心理師 |
與疾病相關個別諮商/ 治療 | 2000-3000/50分鐘 | 同時有兒童青少年諮商與治療與精神疾病相關訓練與經驗之心理師 |
司法心理親子家族諮商/ 治療 | 3750-4500/80分鐘 | 同時有司法心理與兒童青少年與家族相關訓練與經驗之心理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