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什麼會外遇?諮商師建議:結婚五年內出現問題一定要做伴侶諮商

作者 王詩凱

(詩凱為作者筆名,本名:王國仲,現為諮商心理師) (莊雅淳 實習心理師 整理)

王詩凱諮商心理師執業多年來,常見許多伴侶因為外遇來做伴侶諮商,王詩凱以自己服務的經驗解釋「外遇常常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多數案例中,外遇是因為兩人的關係早已出現問題。」


當發現另一半外遇,許多人一開始不願相信,確定後非常痛苦、難過,不斷的思考對方為何會外遇,有時甚至懷疑自己哪裡沒做好。王詩凱建議這時候要先自我照顧,安撫好自己的心,再透過專業人員協助,將兩人的關係清楚呈現,看看婚姻中的兩人怎麼了,導致有一方做出這個選擇,這往往需要漫長的工作時間,但面臨外遇衝擊的伴侶前來尋求協助時,卻總是希望能有靈丹仙藥能盡快幫助他們度過當下的風暴。


王詩凱也曾接過外遇的一方主動求助,想了解自己不斷外遇的原因,深入瞭解便可發現外遇的原因很多,因人而異,但多數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和伴侶的關係早就出現裂痕,可能生活習慣、可能婆媳或妯娌關係、可能性生活,或是小孩教養等等,深處關係中的兩人不知如何和自己的隊友共同解決問題。其實很多伴侶的衝突都基於日常生活一些小事,但是一直沒能好好處理,慢慢就滾成雪球了,外遇便容易在這個時候變成雪球的另一個出口。



針對伴侶諮商,王詩凱整理了一些常見問答


● 伴侶諮商有哪些好處?

讓關係裡的兩人好好的面對面,處理彼此的分歧,誰也逃不了,看清楚他們怎麼了,而不是把責任丟在有問題的人身上就好了。


● 伴侶諮商談了以後兩個人就不會分開嗎?

要看他們來談的共同目標是什麼,有的人來談也許是希望分開,只是不知道怎麼好好的分開,如果來談是希望不要分開,那來談有沒有效將會牽涉到:是否兩個人都那麼不想分開嗎?如果一方想分開、一方不想,那他們各自對他們問題的理解和想法各是什麼?還願意付出多大努力經營關係?王詩凱遇過很多情況是伴侶不想分開,但只希望對方改變,而不是自己改變,帶對方來是要心理師幫忙改變對方,如果這樣想又非常堅持,也很難有好結果。所以建議兩方都要有可能自己得鬆動的心理準備,如果他們都很僵化、很固著或很堅持,不願意調整已經認定了的想法,雖然還是能談,但過程會很辛苦。建議伴侶要有心理準備,知道兩人都沒有辦法再用舊的思維和行為,都需要有所調整,才有可能獲得新的結果,如果兩人想著要用舊的思維和行為去獲得新結果,那是不可能的。


● 為什麼錯的人是我男/女友,我還要來?有問題的人才要來吧!

伴侶關係的問題常常沒有絕對的對或錯,而是彼此的觀點不同。所以不是探討誰對、誰錯、誰要改,而是要處理兩人怎麼面對他們之間差異的問題。討論的意思是,假設你覺得他有錯、那你要怎麼因應、怎麼面對,比如:我的老公睡覺會打呼很大聲,那你要老公改嗎?開刀?動手術?這時候我就會幫助伴侶一起因應問題,找到一個仍能住在一起,但不用離婚的方法,例如分房睡,或是塞耳塞,而不只是究責、叫誰改變而已。因為使究責的一方常常容易「見笑轉生氣」(台語),反而更不願意改變。

我再舉一個例子,當小孩先天過敏,有些食物不能吃,媽媽會要求孩子改嗎?答案是不會,而且會幫孩子營造一個沒有過敏原的環境,父母親必須承認這件事情,跟孩子的過敏相處,調整心態跟照顧方法,是沒有問題的人在改變,小孩也只能跟過敏和平相處。夫妻就是這樣,你可以一直說對方錯,但終究會發現那對兩人的相處一點幫助也沒有,而專業人員可以陪著伴侶一起找到因應的方法。

又例如,一位妻子很沒有安全感,常需要掌握丈夫每天的行蹤和動向,丈夫也沒辦法要求妻子趕快改變成一位有安全感的女性。而是需要丈夫在日後的相處上,如何透過自己的言行,讓妻子真正感受到這個男人和現在的生活是值得我信任和安心的,如此才有可能不再焦慮的過日子。



● 兩個人一起談比較好?還是要分開談?

牽涉到伴侶們面臨的問題,及來談的動機與期待。若一方要求先分開談,會問原因,瞭解想分開談的原因、評估到底需不需要分開,若不需要,會建議一起談,並會知會該方,如果後續安排一起會談,則原本分開談時聊到的各項話題不會對另一方保密。如果該方堅持有些祕密不能讓另一方知道,又想進行伴侶諮商,則會建議尋求另一位伴侶諮商師服務,而想保有祕密的這一方可與原來的諮商師維持個別會談的服務。

如果一起來談一開始就這樣要求的話,通常是相關單位的轉介案主,或本關係中有著危險性,通常可能有安全性議題,會評估危險性,例如雙方一起會談時是否有一方會不敢說實話,或必須隱瞞或配合等情況,談話結束回家是否有受暴的風險,或過去是否有施暴或受暴的經驗等。


● 談了之後,他就會跟第三者分開嗎?

過去服務經驗中,曾有小三小王自己前來求助的,和他們工作過才知道,原來小三小王沒有那麼容易取代元配的,會被取代的大多是原本的婚姻早充斥著太多問題,還是那句老話,如何在兩人關係出現問題的初期就正確因應與解決才是重點。至於為什麼外遇讓人這麼痛苦?是因為外遇如同被拋棄,就像是他不要我了這種感覺,其實許多受暴婦女長期忍受,卻不願離開丈夫,有些人內心也是害怕分離或被拋棄,這種害怕對有些人來說甚至大過於身體上能承受的疼痛。

結婚如果超過五年,自己閉門造車,很容易不知道怎麼去聊差異點,一提到敏感話題立刻變成指責、防衛,沒有辦法聊到真正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有的伴侶則是不知如何因應對方總是逃避問題的模式。久而久之,兩人的心裡都積壓了不小的恩怨情仇,日常關係不是愈來愈衝突,就是愈來愈疏離,兩人都認為自己受害者。一旦受的傷越來越來越深,婚姻後來就變得冷漠、疏離,甚至仇恨,不敢或不想再去溝通。如果在問題發生早期就有專業人員提點方向,或許幾次諮商就可以找到方法了。

臺灣有三個離婚高峰:婚後五~六年、十到十二年、二十到二十二年,結婚五、六年時是因為耐心磨光了、蜜月期結束,結婚十年來諮商,經常是來談離婚,而不是來談經營婚姻,結婚二十年通常是找律師而不是找心理師,所以當婚姻發生問題時,建議盡量在五年內就尋求專業的協助,這時候的夫妻還會有憧憬和期待,心裡還存有努力的動力,透過專業心理師的協助,努力用對了方向,比較容易再次擁用有良好的夫妻關係。


● 伴侶諮商通常要談幾次才夠呢?

這要看問題大小和複雜度,結婚五年內跟另一半有任何問題不管大小,只要有卡卡的感覺,就去找專業人員去諮詢、諮商。前面有提到,多數伴侶在婚後的五年內還有意願去經營婚姻。兩人的差異永遠存在,而因為每天都會見面,隨時都在投射和內攝 ,各種舒服與不舒服的感覺分分秒秒都在發生,作用在諸如:婆媳關係、姻親關係、小孩的問題、經濟問題、工作壓力等事件上,趁問題還沒有很嚴重、很僵化時,就找到對的方向努力,避免努力錯方向帶來的無力感。

如果已經有孩子,當兩人關係不好,孩子是無時無刻在接收主要照顧者的情緒,嬰兒時期的孩子就有感受情緒的能力,加上他需要被照顧才能生存,因此會自然地認同主要照顧者,所以兩人的關係必然對孩子有影響。



● 我的另一半不願意來怎麼辦?

可以一人先來會談,有些專業的伴侶諮商師會在評估婚姻狀況後,其中包括兩人關係的現況、問題的理解、邀請的能力、共同會談的需求等等,然後再與一開始獨自前來一方討論是否邀請,或如何邀請伴侶一起來會談。


● 同志伴侶也可以進行伴侶諮商嗎?

當然可以,性別、年紀、國籍、種族的不同都不是問題。


● 未婚、交往中的男女朋友也可以進行伴侶諮商嗎?

當然可以,只要是伴侶都可以。


有研究指出忍耐是華人維護婚姻有效的好方法,後來有他研究表示忍耐的功效是因為有伴侶更懂得如何避面尖銳、會讓關係惡化的話題,在兩人還沒吵起來時就巧妙的避開衝突了。然而忍耐在過去是有效的方法,但是隨著文化變遷,女性意識抬頭,越來越重視自己在婚姻關係裡的自由與自主,到了現代,「忍耐」這個方法也許已不一定適用,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愈來愈多女性不想再用了。這樣的變遷提醒著每一個人,當伴侶關係遇到問題時,願意尋求專業協助,懂得如何協調與改變,較不易陷入問題的泥沼中,努力對了方向,讓成就感取代挫折感,讓伴侶兩人都可以開啟關係問題解決的正向經驗循環,讓自己和對方成為神隊友,在漫長的婚姻旅途中有信心一起互相扶持、合作面對各種挑戰才是長久經營的良方。

6,534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