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是契機還是危機? 4個心理準備讓你重拾職場做夢的勇氣
五月天出了一首名叫「頑固」的歌曲,打動無數人的心,每個人內心總是會有一些夢想,支持自己前進。有些人剛踏入社會,就能朝著夢想前進,透過不斷磨練累積經驗,達到工作成就的高峰。
不過,大部分人在年輕的時候可能因為志向不明、家庭因素而在進入職場的開始,選擇了一個暫時性、不是很滿意的工作。隨著逐步入中年,在原有領域已經累積一段時間,喜歡自我挑戰的人對於現有的穩定會感到不滿足,開始會思考,是否該跳到更好的工作;有些人開始想起進入社會的初衷,在經濟有些基礎下,想要追逐年輕的夢想;有些人因為公司已經漸漸走下坡,擔心自己會被裁員…,種種因素使得「轉職」在職涯發展中是一件常見的事情。
「轉職」到底是一種契機?還是危機?職場打拼多年的你可以做好一些準備。

1.先檢視自我升級的能力—讓能力符合產業的要求
我們都會有「想做」(興趣)的事情,但現實生活中卻經常卡在「能做」(能力、經驗)的層面,我們可以透過不斷進修專業、掌握市場資訊,拉近兩者間的距離。
例如,想要從現任的職務升值為主管,需要再去進修管理學位、增加外語能力;想要經營小吃生意,提升自己的廚藝,考取相關執照。你可以透過工作閒暇之餘,多去接觸相關的人、事、物、學習相關專業,甚至可以經營網路平台的方式,累積人氣及經驗,為將來做好準備,不用等到轉職或辭職後才開始學習新技能。
2.擁有「成長型」的思維將助你一臂之力
「成長性思維」是個人相信一件事情的成功,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及計畫達成(Dweck, 2006)。擁有這種思維的人較願意學習新的事物,允許自己透過挫折不斷嘗試,並勇於接受轉職的挑戰,而不會只是安於現狀,放棄改變。
增加自我效能
所謂「自我效能」即「個體本身對完成任務和達成目標能力的信念的程度或強度」(Bandura,1977)。轉職勢必會遇到一些困難,自我效能高者,在面對阻礙及困難時,經常能夠相信自己可以把一件事情達成。平時可以透過提升自己的能力、累積正向經驗、吸收他人成功經驗,來增加自我效能。
3.記得要尋求親友和專業人員的支持與資源
華人社會十分重視家庭的看法,家庭成員的意見容易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決定。若家人對於轉職或追求夢想能夠給予支持(不論情緒或經濟),在圓夢的過程中,當人會輕鬆許多。若家人反對,也不必太喪氣或直接衝突。先了解家人背後的擔憂,不強迫彼此,慢慢地以行動及態度來證明自己的決心,家人必能漸漸放心接受。
4.累積足夠的各種資本
變換職場跑道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段職業空窗期、等待期,或是你需要花一些時間學習新的專業知識、投資新事業的硬體設備,這些都需要擁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它可以提昇你的生活自由度及自主性,就像是孩子學跑步一樣,必須先站得穩,才能跑及跳,才能去探索更寬闊的世界。
人生的大半時間都花在工作,過程好比越野馬拉松比賽,是一段持續冒險及探索的旅程,跑到終點之前,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你可以選擇跟同好一起跑,一路互相扶持;也可以傾聽自己內心對夢想的呼喚,選擇自己的路。面對環境的挑戰,我們總要裝備好自己,才能讓危機轉成自我實踐的契機。
王淳慧心理師擁有多年的就業輔導經驗,除了心理治療與精神疾病之外,也擅長職場與生涯發展的議題,如果您有相關的議題需要尋求專業協助,可點選網站連結立即預約。
心理師個人頁面:王淳慧 臨床心理師
相關文章推薦: 面對年節後職場大風吹,想轉換跑道的你需要先思考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