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介紹
OUR TEAM

心理師&律師
柯萱如
諮商心理師
(心理字第005390號)
律師
(101臺檢證第10055號)
在成為大人的路上,我們的內在小孩仍需要被好好在乎與照顧。
我所相信的是—真實比完美更好。
在這裡,你不需要完美,你的脆弱是被允許的,你的真實樣貌是被歡迎的。
我願意且期待與真實的你相遇,一起學習更看懂、貼近自己,學習以合適的方式與力道陪伴自己、善待自己,活出想要的生命樣貌。
我所相信的是—真實比完美更好。
在這裡,你不需要完美,你的脆弱是被允許的,你的真實樣貌是被歡迎的。
我願意且期待與真實的你相遇,一起學習更看懂、貼近自己,學習以合適的方式與力道陪伴自己、善待自己,活出想要的生命樣貌。
台灣首兩位擁有諮商與律師雙執照之心理師,在家庭婚姻、兒少及性與性別領域深耕數年,同時致力於促進司法心理跨專業領域的合作。對於協助處於家庭、親密關係與人際中的情緒困擾,與面對職涯與生涯的迷茫困惑有熱情。善於以溫暖細緻結合安定支持的風格,處理因困擾議題帶來的情緒與人際影響
專長/EXPERTISE
- 與司法程序相關之心理與情緒議題
- 家庭、親密關係與人際議題
-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
1.涉及司法之心理與情緒議題(家庭婚姻、子女親權、會面交往、兒童少年司法案件、妨害性自主、性騷擾與性別案件、民事刑事案件等)
2.情感與親密關係、人際關係議題
3.原生家庭與早年經驗議題、婚姻與伴侶議題
4.情緒困擾、壓力調適與自我照顧議題
5.職涯、生涯與職場適應、職場人際議題
6.自我探索與成長、自我認同
7.性與性別議題:性傾向、性別認同、性侵害與性騷擾相關議題
2.情感與親密關係、人際關係議題
3.原生家庭與早年經驗議題、婚姻與伴侶議題
4.情緒困擾、壓力調適與自我照顧議題
5.職涯、生涯與職場適應、職場人際議題
6.自我探索與成長、自我認同
7.性與性別議題:性傾向、性別認同、性侵害與性騷擾相關議題
學歷/EDUCATION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
經歷(摘錄)/EXPERIENCE
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 律師
臺北律師公會青少年及兒童法委員會 主委
社團法人臺灣兒少權益暨身心健康促進協會 理事
全國律師聯合會家事、性別及兒少委員會 委員
現代婦女基金會家暴及親密暴力暨性暴力案件 諮詢律師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家事專科扶助律師
校園、職場性騷擾暨性侵害申訴案件 調查委員
法院家事與子女親權案件程序監理人
新北市家暴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兒少保護家長親職教育 講師
臺北律師公會青少年及兒童法委員會 主委
社團法人臺灣兒少權益暨身心健康促進協會 理事
全國律師聯合會家事、性別及兒少委員會 委員
現代婦女基金會家暴及親密暴力暨性暴力案件 諮詢律師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家事專科扶助律師
校園、職場性騷擾暨性侵害申訴案件 調查委員
法院家事與子女親權案件程序監理人
新北市家暴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兒少保護家長親職教育 講師
帶領課程與團體
1.社工、助人工作者、性創傷、同志族群—情緒支持與自我照顧團體
2.父母親子溝通、親職教育團體
3.青少年生活增能團體、少年法庭假日生活輔導課程
4.職涯探索與生涯規劃成長團體
5.司法院法官學院《高衝突家庭之伴侶、親子關係處理技巧及調解時應注意之事項》、《溝通技巧與衝突化解工作坊》、《家事調解培力初階工作坊》、《家事調解培力進階工作坊研習課程》
6.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司法情境的表意權─從家事與兒少案件法庭活動談起》、《司法情境中的未成年子女親權事件從家事調解、調查與法庭活動談起》講者
2.父母親子溝通、親職教育團體
3.青少年生活增能團體、少年法庭假日生活輔導課程
4.職涯探索與生涯規劃成長團體
5.司法院法官學院《高衝突家庭之伴侶、親子關係處理技巧及調解時應注意之事項》、《溝通技巧與衝突化解工作坊》、《家事調解培力初階工作坊》、《家事調解培力進階工作坊研習課程》
6.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司法情境的表意權─從家事與兒少案件法庭活動談起》、《司法情境中的未成年子女親權事件從家事調解、調查與法庭活動談起》講者
演講主題
1.家的印記—從原生家庭經驗,看見自己在關係中的樣貌
2.在怦然心動之後—感情如何經營,才能歷久彌新?
3.愛情三部曲—從追求、交往到分手的心理與法律議題
4.生涯規劃與職涯探索—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參與中,找到想成為的自己
5.自我探索與心理健康—在找自己的路途中,看見自己、陪伴自己往前
6.鬆綁動彈不得的親子關係—有界限,更能自在去愛
7.轉化關係-夫妻親子深度對話的的挑戰與秘密
8.看不見的傷與愛— 從家事法庭中孩子的樣貌,看見父母關係的影響
2.在怦然心動之後—感情如何經營,才能歷久彌新?
3.愛情三部曲—從追求、交往到分手的心理與法律議題
4.生涯規劃與職涯探索—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參與中,找到想成為的自己
5.自我探索與心理健康—在找自己的路途中,看見自己、陪伴自己往前
6.鬆綁動彈不得的親子關係—有界限,更能自在去愛
7.轉化關係-夫妻親子深度對話的的挑戰與秘密
8.看不見的傷與愛— 從家事法庭中孩子的樣貌,看見父母關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