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網路諮商一開始是為了因應偏遠地區的不便所發展出來的其中一種管道,但使用的狀況仍較少數,線上/網路諮商被廣泛的使用,則是在疫情之後,為了因應減少面對面接觸才被更廣泛地使用,而在台灣,法規至近期才鬆綁,因此在台灣以視訊的方式進行諮商,其實仍正在發展中。線上/網路諮商對於習慣傳統實體諮商的人來說是新的嘗試、新的可能。
本篇將介紹什麼樣的主題較適合在線上/網路諮商中談論、線上/網路諮商的流程、以及如何為線上/網路諮商做準備,使您更了解線上/網路諮商適合自己嗎。如果您對於線上/網路諮商的成效,進行的方式,法規以及與實體諮商的不同等議題,還需要更多的了解,可以參看
(想預約線上/網路諮商?先了解關於「線上/網路諮商」的五個問題。)

一、線上/網路諮商適合談論的主題?
若您想談的主題是情緒憂鬱或焦慮、失眠、人際困擾、親密關係、職涯規劃等等,線上/網路諮商是適合協助您改善這些困擾的方法之一。
但線上/網路諮商仍有其限制,若您有強烈的自殺意念,或者有幻覺、妄想等症狀,我們會建議您尋求住家附近的醫療院所接受實體的醫療處置,待症狀緩解再進行諮商/治療,會是比較適合的。
而有關於創傷的議題,初步的研究證據顯示,以線上/網路諮商進行創傷為主的治療,對於緩和情緒與PTSD的嚴重度是有效的。只是這種形式的治療會需要充分的臨床實務工作訓練與規律的督導。
此時,找到合適並具有相關訓練的心理師就相當重要,因為一些特殊的議題在線上/網路諮商時有其需要被特別注意的地方,尤其是關於身心安全的問題。所以若您想要以視訊方式進行相關的議題處理時,請與您的心理師做事前的討論。

二 、我適不適合線上/網路諮商?
研究證實線上/網路諮商跟實體諮商的成效在一些研究上並沒有差異(想預約線上/網路諮商?先了解關於「線上/網路諮商」的五個問題)。但一開始使用線上/網路諮商可能會產生跟以往有些不同的感覺,因為關係的連結方式不太一樣:您會透過螢幕看見彼此的臉龐,還有從耳機或裝置聽見對方傳來的聲音、可能會比平常更清楚地看見自己的臉、或是因為透過螢幕與受網速的影響,覺得對面的心理師是虛擬的、不夠真實的。
花點時間重新適應後,這些不習慣的感覺通常能獲得改善。您也可在初次面對面晤談後,先試一次線上/網路諮商看看,在第一次視訊結束前留一點時間,與你的心理師談談面對面與視訊的不同之處,有任何怪異或奇妙的感受,都可以當場跟心理師討論。

三、了解線上/網路諮商的流程
1.線上/網路諮商過程
心理師在線上/網路諮商開始前或過程中,可能會反覆且清楚地與您確認:您的身份、所在地點、身邊的人事環境、有效的聯絡方式、緊急連絡人以及網路斷線的配套措施等。
這是因為我們無法面對面接觸,當發現到您的身心安全有受到危害之虞,或需要緊急的醫療/警政協助時,我們能有足夠的資訊能夠第一時間協助您。
通常您會經歷的步驟包含:
1. 確認身份
2. 確認會談地點與電話號碼
3. 確認線上/網路諮商同意書是否簽名寄回
4. 確認沒有其他人在房間
5. 討論斷線計畫
6. 討論線上/網路諮商的限制
7. 討論保密例外與聯繫緊急聯絡人
8. 確認對線上/網路諮商的問題或疑慮

四、在線上/網路諮商前做的自我檢視與準備?
進行線上/網路諮商前,您都可以檢視一下自己內在心理或外在環境的狀況,了解會影響您進行線上/網路諮商的因素及您可以做的準備。您可檢視的內容包含:
1. 所在的空間環境:在車子裡、在家裡、在床上躺著、在交通路途中、是否安靜沒有噪音…?
足夠安靜且具備隱私性的空間,能讓你安心說話。建議您不要在交通路途中,或可能隨時會被打斷的時段及空間(例如:與小孩或寵物待在同一場所)進行。
2. 避免一心二用:
注意自己本身有無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狀況。另外,線上/網路諮商會在您的處所進行,請將其視同實體諮商進行,專注地與心理師討論,避免一心二用(例如:一邊操作手機或播放電視)。

3. 身體、心理、與情感之安全感:
思考您想諮商的主題在當下是否能安全地討論,或您所想談的議題是否屬於敏感的話題(例如:與同住的家人有劇烈衝突,在沒能保有充分隱私的條件下,較不建議您討論與其有關的議題)。
4. 自傷自殺的狀況:
此時安全計畫或因應計畫的介入十分重要。若您有緊急危機狀況,心理師將以您的身心安全為優先考量,您有可能需要停止使用線上/網路諮商,心理師將改以其他更合適的方式協助您。

疫情為生活帶來不少的壓力,自由活動的時間與空間被限縮、原先您喜愛或需要的服務停擺,以及持續對生病或死亡的焦慮。這些都有可能讓您不能夠舒適、自在地生活。
或許您可能原本就將心理諮商視為一個長期的心理保養服務,或是在疫情期間因各種原因而有諮商需要。不論如何,視訊是諮商其中一種形式,希望您可透過本篇文章探索自己適合與否,當然,在很大程度上,您可以選擇線上/網路諮商,也能選擇回到實體諮商的方式,歡迎您於力人官方line中提出您的需求讓我們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