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links

什麼樣的心理諮商/治療適合我?力人專業臨床心理師七個角度切入分析

作者:方曉喻 所長/臨床心理師

談到心理治療,你可能會發現目前坊間有各式各樣不同取向的心理治療,對於這些不同的學派你也許會感到相當困惑?或是你曾經在不同取向的心理治療間徘徊,不知道到底哪種較適合自己?

你聽過「支持性心理治療」嗎?

一般來說最普遍的治療方式為支持性的心理治療,他是一個整合心理動力學、認知行為療法以及人際取向心理治療當中的一種。

主要進行的方式是透過同理目前困境,提供情緒支持,鼓勵善用週遭資源,肯定來談者對家庭的貢獻來進行協助。目標在增強來談者的動機、增加健康的認知與行為,並減輕造成症狀與問題的內心衝突。

在這個歷程中,心理師的角色是積極的,會全力調動情緒,與鼓勵的支持行為,來提升長期的健康心理防衛機轉,帶來健康的生活型態。而這樣的方式,是大部分心理師都會使用的方式,也適合多元不同的議題,例如:危機處理,憂鬱,焦慮,自我傷害的急性期,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穩定期,各種疾病的心理調適,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失落悲傷等等。

每個人都適合「支持性心理治療」嗎?

雖然這是一般心理治療都會使用的策略,但其實透過一些嚴謹的研究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的方式。心理治療的始祖-佛洛伊德就已經關注到對不同的來談者要有不同的心理治療方式。從傳統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動力取向,認知行為取向,人際取向心理治療慢慢發展至今,還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學派,例如心理劇,舞蹈治療,藝術治療等等不同的方式。

什麼是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取向的心理治療?

傳統的精神分析比較適合心理細緻度比較高的案主,他在分析架構上的要求,例如固定時間,頻率,能持續進行分析的時間也相對來說較長。至於一些高內化傾向,也就是在個性上較為內向、理智、壓抑、遇到問題時較傾向淡化問題者,較適合強調領悟和自我指導性較高、或是情緒性覺察高的治療策略。 例如:動力取向式的心理治療,同樣的也會期待在治療架構上要有一定的穩定性。也就是說,要進行兩者來談者都要有一定的準備空出固定的時段與費用進行相關的治療或分析。

這樣的方式主要是在協助案主了解問題與發展經驗的相關,像是:自我探索,焦慮狀態與喪親的哀悼過程、更年期的中年危機與潛意識對死亡的恐懼,藉著自由聯想、夢境詮釋與治療關係的移情詮釋,深入探索潛意識來進行治療。

那什麼又是認知行為治療?

目前的研究也指出一些高外化傾向,也就是在個性上較為外向、不想太多就行動、較偏好尋求刺激的案主,較適合針對行為和症狀取向的治療方式,或是學習適應的特定技術。例如:認知行為治療的策略,包括社交技巧、自我肯定、放鬆訓練、憤怒控制訓練等等。像是對立反抗,管教議題,生氣控制,壓力調適,自我傷害,人際議題,亞斯伯格,過動注意力缺失症,焦慮症,恐慌症,創傷急性期等等議題,都很適合這樣的方式。

而隨著研究的進展,認知行為治療也發展到第三波,例如:辯證式認知行為治療,接納與承諾療法。針對更多不同的議題有更細緻的治療策略與方法。這樣的療法對臨床心理師來說,是最基本的訓練之一,我們會針對不同的需求教導不同的技術,以因應要去面對的困難。而這樣的治療方式,因為治療的目標明確,所以經常的可以以短期(6-12次)的方式進行。

我已經進行過心理諮商,

但我覺得之前的心理師或學派似乎不適合我?

談了上述,我想對大多數的人來說,要自己清楚哪種療法仍然是困難的,甚至我們在初次會談時,也常常有人跟我說,他覺得認知行為治療沒有用,或是他不要做認知行為治療,即使他的問題在研究中認為此方法是有用的。也有的人會說,心理師只會聽,但我需要明確的建議。

關係中人與人的相會,才是諮商/治療的核心

回到心理治療的本質來說,除了要解決的問題外,關係其實是最重要的療效因子之一,Bowlby(1980)曾提到,從依附理論來說,治療師大部分是透過非語言方式來傳達自己對案主的尊重與同情。Schore (2009)認為,心理治療的工作主要在於治療師所展現出的內隱的、主觀的相處方式。治療關係的精髓在於狀態分享,也就是雙方都參與的當下情感交流。能帶來療癒的不只是學派,道理或智慧,而是真正親近的關係,人與人的相會,才是諮商/治療的核心。

所以找到適配的心理治療師是重要的,心理治療師可以與你建立適當舒適的關係,並依據對你的了解做個別化的處遇,因此心理師在成為資深心理師的歷程中,大部分還是會不斷進修學習不同的取向,試著融和不同學派,以增加自己能協助案主的多樣或複雜的議題。

我可以如何找到適合我的治療師?

直覺也會是一個好用的方式

如果您已經對於想要處理的議題、可花費的時間與費用,有一個初步的規劃,也可以逛逛我們的網站,看看不同心理師以及他們的文章。想一下心理師與您可能的適配性,找一個適合您的心理師,有的時候直覺也會是一個好用的方式。

鼓勵您可以選擇一個心理師,或接受我們推薦的心理師,先建立一個初步的關係,試著允許自己開放的去談論,與心理師見面感受一下與他的關係,如果可以給彼此多幾次的機會也會是很好的做法。

慢慢地我們可能會發現,跟陌生跟專業的人講心事比較沒有負擔,不用擔心會被批評、被輕視,說出的話是可以被重視、被認可的,依靠著這段安心的關係,讓人可以在生活中看見不同的視野,做出不一樣的決定。

利用單次或短期心理諮詢評估澄清自己的需求與規劃療程

如果您目前遇到一些困難,有很強烈的情緒,但卻不知道原因,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不知道諮商是否能幫助自己。或是工作十分忙碌,無法撥出固定的時間來晤談,但想知道一些有用的策略與方向。也或許是對於心理諮商/治療可支出的總費用是有限的。

這時候找一個資深的心理師先做一次療程諮詢,了解您目前遇到的困難與議題(包括複雜度以及長期性)、性格模式(主要為因應問題的方式)以及目前環境所能提供的支持度等,可進一步地提供最適合您的治療策略與方向,如果需要醫療上及其他相關的協助,提供不同的轉介資源。

儘管單次費用較高,但若能協助你先解決當下的困難,得到一些方向,開始一些自助的方式,或是找到與你適配的心理師,也是一種具經濟效益的方式。

除了個別心理諮商(心理治療)外,我需要伴侶諮商、家族諮商、親子諮商嗎?

除此之外,有一些議題,像是父母的親職協商,親子溝通,夫妻伴侶婚姻關係,隔代教養,親子法律會面等的議題,有時邀請家庭成員或是夫妻、親子來共同討論所遭遇到的問題與危機,藉由了解家庭內,夫妻、親子間的動力,來促進彼此對話及情感交流。也是處理危機與問題的方式之一。如果需要,可以參考我們網站內相關的文章。

方曉喻心理師/所長深耕於心理治療領域長達十數年的時間,在醫院、基金會、社區機構都有豐富的個案治療經驗。

能夠與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個案合作,協助個案快速了解發生的問題,並建立妥善的合作目標,以便改善生活。

若您在目前的生活當中感到困難、混亂,難以釐清問題的根源,不曉得如何面對這樣的困境,歡迎您預約所長單次心理諮詢療程,並協助您安排適合的心理師。

Explore
拖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