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links

給離婚和分居夫妻之親子會面指南,8個重點幫助你和你的孩子好好見面。

1.親子會面是什麼?

針對分居、離異的家庭中,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無法定期與孩子見面,導致親子關係疏離的親子,或是會面過程容易衝突、甚至孩子會拒絕一方探視的親子,透過”會面促進者”的居中協助,讓孩子可以穩定的與父母親進行見面。

2.為什麼需要親子會面服務?

由於父母雙方常處於對立、衝突、欠缺信任感與溝通管道的狀態,很難就孩子的會面事項達成協議,孩子亦經常因為夾在其中而衍生情緒困擾或忠誠議題,導致會面不順、受阻,此時,有一個客觀又具有專業能力的第三者介入,可以協助緩和雙方情緒,用比較理性的方式進行討論與安排,另可透過促進者的觀察,讓父母雙方更了解孩子的心理與情緒狀態,適時給予協助與有效的陪伴,減少受父母離異產生的心理衝擊與情緒困擾。

3.親子會面促進者需要有什麼資格?

國內由於進行親子會面實務的工作者人數極為有限,故尚無正式親子會面促進者的認證機制;目前主要由兒童福利聯盟、現代婦女基金會、勵馨基金會等社福單位裡的社工師與心理師來協助。

4.親子會面促進者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一個好的親子會面促進者至少應具備以下三種能力:

  • 與兒童工作的能力:需要對嬰幼兒、兒童、青少年心理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具備發展心理學相關知識,熟悉與孩童工作之方法、媒材,方能與孩童建立信任關係,協助其與疏離的父母進行連結。

  • 與父母/夫妻工作的能力:需要擅長處理夫妻溝通與有能力化解衝突,方能協助父母雙方有效的討論相關事宜。

  • 與法院工作的能力:對司法過程有一定的了解,方能在整個過程中,給予父母及孩子有效的陪伴與提供適切的建議。

5.親子會面的進行方式?
  • 第1步:父母親個別會談:情緒紓解、溝通模式分析、問題徵點評估

  • 第2步:親子偕同會談:環境熟悉、安全感建立

  • 第3步:兒童個別遊戲時間與親子會面準備:控制感提升,建立正向預期

  • 第4步:親子會面(機構內):建立正向連結、降低焦慮,減少負向解讀

  • 第5步:社區會面(必要時):類化到生活經驗

6.親子會面所需時間?

從開始的個別會談到會面,約需一個月的準備時間;會面探視視孩子年紀時間長短略有不同,通常為隔周進行、每次2-3小時,持續8~12周。但若父母衝突高、欠缺溝通與信任基礎、與孩子過去相處經驗少,通常會需要更長的時間協助。

7. 親子會面常見的困難?
  • 對同住方而言

孩子經常在會面回來會抱怨非同住方在會面時沒有善盡照顧的責任,或是品質不佳,並表示沒有意願繼續會面,因同住方未有機會親眼觀察到雙方互動,也欠缺客觀的資訊來源,常會單方面採信孩子的說法,對於後續會面抱持較消極、負面的態度,否定對造的親職能力,甚而過度投射自身與對造吵架爭執過程中累積的負面情緒,引發更多爭端。

  • 對非同住方而言

因與孩子接觸頻率大幅減少,對孩子生活狀況不了解,陪伴時孩子常感到陌生、緊張,在沒有方法的情形下常會透過不斷的提問、詢問來親近孩子,卻往往導致反效果讓孩子更感到相處的壓力、更抗拒回應,負向循環下,最後常以非同住方當面指稱孩子被對方給教壞了或洗腦等批評作結,雙方均感挫敗。

  • 對孩子而言

父母分開的過程,對孩子而言常常是極度欠缺控制感的一件事,有部分孩子會出現焦慮、易怒、自責(覺得父母分開是自己的錯)等情緒困擾,但因孩子年紀尚小,欠缺自我覺察的能力,更遑論情緒調節,所以常見的情形是將無法處理的情緒投射到會面時,對非同住方有害怕、憤怒、冷漠、拒絕等應對方式,或對同住方有過度不合理的、退化的情緒反應,如每到會面就吵鬧、不講理、很盧、甚至身體不舒服,抱怨肚子痛、頭痛、全身上下都痛。

8.親子會面促進服務帶來的好處?
  • 減少父母雙方的衝突。將雙方焦點聚焦於合作照顧孩子,分手了雖然不再是夫妻,但仍是父母。

  • 增進父母雙方對於孩子的理解以及在陪伴孩子時的親職效能。強化父母親心理陪伴的能力,降低孩子因為父母分開而受到的影響。

  • 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與控制感、減低情緒困擾。讓孩子可以參與決定親子會面的過程與進行方式,可以增加家內的溝通,讓父母更了解孩子的想法。

  • 增加家庭的資源與社會連結。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常讓許多離婚家庭陷入心理困境,透過心理師的協助,讓父母與孩子更自在地談論相關議題,也了解如何跟他人表達或說明。

筆者本身為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擁有15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更是民國101年家事事件法修法後國內首批”程序監理人”,並自105年開始從事”家事商談”與”親子會面”工作迄今已五年,與法院與社福單位均有密切之合作,並在司法院法官學院、臨床與諮商心理師公會教授相關專業人員訓練課程與工作坊,在台北與新北地院講授合作父母課程,另受聘於司法院少年家事廳擔任”程序監理人工作手冊”之編修顧問。

心理師個人頁面:黃春偉 臨床心理師

推薦文章:親子互動治療是什麼?如何幫助我的孩子?

立即預約

Explore
拖拽